曼华考试网将会介绍生物竞赛试题,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2011高中生物竞赛试题

2011高中生物竞赛试题

1.A2.A3.ABC4.C5.D6.ABCE7.B8.D9.C10.E11.ABCD12.BE13.D14.B15.B16.B17.B18.ABCDE19.A20.BCD21.C22.B23.A24.C25.C26.ABCD27.B28.D29.B30.AD

第一部分 30道题(40分)

1.很多细胞器上具有质子泵,以下不具有质子泵的细胞器为: (1分)

A.内质网 B.溶酶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2.生物膜的流动性表现在: (1分)

A.膜脂和膜蛋白都是流动的

B.膜脂是流动的,膜蛋白不流动

C.膜脂不流动,膜蛋白是流动的

D.膜脂和膜蛋白都是不流动的,流动性由其它成分决定

3.下列哪些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2分)

A.钠钾跨膜运输 B.胞吞作用 C.协同运输 D.乙醇跨膜运输

4.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纺锤体其主要成分是:(1分)

A.微丝 B.中间纤维 C.微管 D.胶原纤维

5.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1分)

A.受到基因调控 B.还可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C.DNA会发生断裂 D.细胞质膜快速破裂

6.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2分)

A.都含有蛋白质 B.都含有可结合H+的辅酶 C.都含有钾离子

D.都缺少 DNA E.都能产生ATP

7.核仁的主要功能是:(1分)

A.DNA的复制 B.核糖体的生物发生

C.物质的核质交换 D.染色体的包装

8.减数分裂过程中观察同源染色体的四分体最好的时期是:(1分)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9.模板DNA的碱基序列如下:5’-TGCAGT-3’, 其转录出来的RNA分子碱基排列序列是: (1分)

A.5’-ACGTCA-3’ B.5’-ACGUCA-3’ C.5’-ACUGCA-3’ D.5’-ACTGCA-3’

10.对正常组织和癌组织进行原代培养,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培养前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分)

A.正常组织中的细胞已经分化,培养的细胞只能存活,不能分裂,而癌细胞则可以分裂

B.正常组织中的细胞都可以像癌细胞一样分裂产生子细胞,进行传代

C.除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少数种类的细胞不能分裂外,其它细胞都可以像癌细胞一样进行分裂,可像癌细胞一样进行细胞传代培养

D.只有干细胞能够像癌细胞一样培养传代

E.大部分正常组织的细胞可以进行分裂、传代,但传代次数有限

11.三羧酸循环是物质代谢的枢纽,是糖、脂和蛋白质相互转化的共同通路。三羧酸循环的许多中间产物能够进入其他代谢途径。下列有关物质代谢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3分)

A.乙酰CoA可以进入脂肪酸合成途径

B.草酰乙酸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天冬氨酸

C.肝细胞尿素循环产生的延胡索酸可以直接进入TCA循环中

D.α-酮戊二酸能够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谷氨酸

12.双缩脲反应主要用来定性或定量测定下列哪些项? (2分)

A.氨基酸 B.多肽 C.糖 D.脂 E.蛋白质

13.在C4植物中,叶肉细胞内合成的四碳化合物用于:(1分)

A.还原NADP+ B.合成ATP

C.与CO2结合产生葡萄糖 D.转移CO2到鞘细胞内

14.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产生3-磷酸甘油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分)

A.生成ATP B.消耗ATP

C.丙酮酸转变为乳酸 D.NAD+被还原为NADH

15.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何能量效应? (1分)

A.提高反应活化能 B.降低反应活化能

C.提高产物能量水平 D.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16.DNA的Tm值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1分)

A.A+G B.G+C C.A+T D.C+T

17.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后,其紫外吸收将会: (1分)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D.都可能

18.人类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人类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数目在3万个左右,但蛋白质的种类却比基因数目多,说明人类由单一的基因可以通过某种调控途径产生多种功能的蛋白质产物,从而达到“一基多能”的基因表达放大效果,这些调控可能发生在哪些项:(2分)

A.转录前水平 B.转录水平 C.转录后水平 D.翻译水平 E.翻译后水平

19.脚气病与维生素B族的缺乏有关,缺少下列维生素B族中的哪项易得脚气病(1分)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维生素B12

20.下列哪些可使DNA双螺旋结构稳定: (2分)

A.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碱基堆积作用 D.离子键

21.一个被初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应化验其: (1分)

A.粪便 B.尿液 C.血液 D.唾液

22.只含有核酸,不含有蛋白质的下列物质有: (1分)

A.病毒 B.质粒 C.染色体 D.核糖体

23.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培养液中通入CO2(CO2中的O为18O)一段时间后,请问不会带上18O标记的有: (2分)

A.O2 B.葡萄糖 C.3-磷酸甘油酸 D.1,5-二磷酸核酮糖

24.大肠杆菌属于下列哪种类型微生物? (1分)

A.化能有机自养 B.光能无机自养 C.化能有机异养 D.光能有机异养

25.Avery和他的合作者所做的经典肺炎链球菌转化试验证明: (1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核糖体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表面多糖是遗传物质

26.影响病毒感染机体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 (2分)

A.病毒的致病性 B.病毒的立体结构特征

C.病毒的传播媒介 D.病毒的宿主范围

27.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 (1分)

A.SARS B.AIDS C.甲肝 D.狂犬病

28.多次吃发霉的花生会致癌,主要原因是发霉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由下列哪类微生物产生? (1分)

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真菌

29.固体培养基使用下列哪种物质作为凝固剂最好: (1分)

A.明胶 B.琼脂 C.果胶 D.纤维素

30.下列哪些是三羧酸循环主要调控酶? (2分)

A.异柠檬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a-酮戊二酸脱氢酶

生物竞赛历届试题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

2. 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

3.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表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精子:R:r=1:1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4. 一种植物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涉及

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激素调控 ②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组织器官形成

③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 ④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④ D.①③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2,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5/8 B.5/9 C.13/16 D.13/18

6.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 Y 对灰色基因 y 为显性,短尾基因 T 对长尾基因 t 为显性,且基因 Y 或 T 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9∶3∶3∶1       B.4∶2∶2∶1       C.3∶3∶1∶1       D.1∶1∶1∶1

7.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B.⑤与⑥细胞内的基因容易发生突变

C.⑤⑥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细胞衰老与死亡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8.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9.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叶肉细胞中水在光照下分解 B、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C、tRN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10. 肺炎双球菌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弗里将S型菌株加热杀死后,分别提取其中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倒平板。上述实验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

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

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的比例大

D.除了与DNA混合那一组外,其余各组都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株

1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C.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是促进,而对②过程是抑制

D.赤霉素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表现为协同作用,因此他们的化学成分应该是相同的

13. 某肠痉挛截瘫患者在炎热环境中服用阿托品后,出现发热副作用,将其转移至凉爽环境后,未做出其他处理,体温自行恢复正常,该患者最可能发热的原因是:

A.散热中枢功能障碍 B.产热中枢功能障碍

C.发汗功能障碍 D.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1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5. 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16.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17. 如图的纵坐标表示甲乙个体的对数的比,虚线表示甲乙个体的对数的比相等,则

A.甲种群与乙种群为捕食关系, 甲种群依赖于乙种群

B.甲种群与乙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乙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乙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甲种群的制约

18.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19.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 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④.

20.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21.下列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 )

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

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2.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23.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A B C D

24.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 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

A.垂直分布 B.水平分布 C.结构的分区 D.结构的组成

2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26.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 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27.激素、二氧化碳、组织胺都可对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过程中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 都是化学物质 B. 都是细胞产生的

C. 都通过体液的传送 D. 都能促进机体的生理活动

28.右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9.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决定簇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30.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B.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

31.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32.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3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34.人们常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小麦田双子叶植物除草剂,其原理是( )

A.尖端优势 B.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C.生长素对小麦无害 D.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有害

35.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①调节快 ②调节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3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细胞

3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

A.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B.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C.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D.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39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40.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定制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二、非选择题

41.(9分)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右

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大小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 来实现的。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会 。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特点是 。

(3)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 。

42.(8分)右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_的环境中,称为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生物具有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_的环境中,称为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43.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 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兴奋,导致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长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分泌减少 分泌增加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缺乏。

44.(10分)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某一研究小组欲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消毒液等。

①实验原理:__。

②填写简单实验程序:

并编号→浸种、 →分装设置→恒温、催芽→观察记录

③下表是实验记录: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第16天

A:实验组 10% 50% 80% 97% 97% 97% 97%

B:对照组 0 10% 50% 70% 80% 90% 97%

请根据表中实验所得数据和已学习的知识分析说明A、B两组数据不同的各自原因:A组种子:__ _ 。

B组种子: 。

高二生物竞赛答案

1CBDAD 6BCBCC,11DCCCC,16BCCCA,21DBDAD,26DCBCA,31CCCBD,36ABCAD

41:

(1)离子通道(载体蛋白) 增加

(2)外正内负

(3)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4)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42(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J” 、 过度繁殖能力

(2)食物和空间有限 、“S” 、生存斗争中不适者被淘汰的个体

43:(1)单 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 与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

(3)胰岛素 和胰高血糖素

(4)下丘脑或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ADH)

44. (10分)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44. (10分)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② 分组 消毒

③A组种子:在赤霉素溶液作用下,辣椒种子提前开始萌发,并提前完成萌发

B组种子:自身产生赤霉素,开始萌发较晚,结束萌发时间显著延长

生物竞赛试题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注意事项:

1.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上做答;

2.认真审题,按题意和要求作答. 3.答题时间120分钟,全卷共15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90分)

1.被子植物茎中的初生维管束来源于:

A.维管形成层 B.木栓形成层 C.原形成层 D.三生形成层

2.一般来说被子植物双受精时,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的雌配子体细胞是:

A.卵细胞与助细胞 B.卵细胞与中央细胞

C.助细胞与中央细胞 D.中央细胞与反足细胞

3.花粉外壁的主要成分是:

A.胼胝质 B.纤维素 C.果胶质 D.孢粉素

4.形成蒴果的雌蕊具有的胎座类型是:

A.边缘胎座、中轴胎座与特立中央胎座 B.顶生胎座、侧膜胎座与特立中央胎座

C.中轴胎座、特立中央胎座与侧膜胎座 D.边缘胎座、侧膜胎座与基生胎座

5.羽纹硅藻的脊缝在什么部位能看到:

A.环带面 B.上壳面 C.侧面 D.下壳面

6.下列结构中,属于地钱孢子体世代的是:

A.胞芽 B.孢蒴 C.假根 D.精子器

7.下列藻类生活史中,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是:

A.水云 B.多管藻 C.海带 D.石莼

8.在筛管中,下面哪种成分的含量最高:

A.氨基酸 B.磷酸 C.有机酸 D.糖类

9.光合产物是以( )的形式从叶绿体转移到细胞质中去的。

A.核酮糖 B.葡萄糖 C.蔗糖 D.磷酸丙糖

10,在大麦种子萌发前,将胚去除,种子中的淀粉则不能被水解。若对其施用( )

可最有效地使种子重新获得水解淀粉的能力。

A.淀粉酶 B.赤霉素 C.碳水化合物 D.DNA酶

11.自然环境中有不少盐碱土,大部分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以及滨海地区。

过高的盐分对植物生长形成盐害,其中主要的阴离子是Clˉ,C032—和S042—,而最主要

的阳离子则是( )。

A.Na+ B. Ca++ C. Mg++ D. K+

12.在植物不同的发育阶段中,个体上不同部位的生长情况不同。在一定的时期,那些代

谢旺盛、生长势较强的部位被称为该时期的生长中心。当水稻在养料供应不足时,

( )。

A.养分将平均分配而影响新形成中心的生长

B.新形成的生长中心将夺取前一生长中心的养料,抑制后者的生长

C.养分则继续供应原有中心的生长而抑制新形成中心的生长

D.养分则暂时在根部累积,待足够供应时运至中心供其生长

13.下列植物的干种子,吸水力最强的是:

A.花生 B.大豆 C.小麦 D.玉米

14。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上表皮的植物一般生存的环境是:

A.旱生 B.水生 C.阴生 D.阳生

15.在豌豆种子萌发初期,一般C02的释放量比02的吸收量大几倍

说明种子此时的呼吸状况是:

A.只进行有氧呼吸 B.只进行无氧呼吸

C.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D.主要进行无氧呼吸

16.果树有时出现小叶症,其原因是:

A.由于营养不足而影响叶片生长 B.由于温度太低而影响叶片生长

C.由于缺锌而影响生长素合成,进而影响叶片生长

D.由于缺锌而影响细胞分裂素合成,进而影响叶片生长

17.下列植物中不属于松科的是:

A.油松 B.雪松 C.金松 D.金钱松

18.下列都属于活化石植物的是:

A.银杏、水杉、银杉 B.银杏、油松、水杉

C.银杉、雪松、侧柏 D.红松、水杉、银杉

19.向日葵的果实是由哪类子房发育而来的:

A,具1心皮、1室、1胚珠的下位子房 B.具2心皮、1室、1胚珠的下位子房

C.具2心皮、1室、1胚珠的上位子房 D.具1心皮、l室、1胚珠的上位子房

20.玉米和高粱的穗状花序组成及分类单位为:

A.花 B.小穗 C.雄花 D.雌花

21.兰科植物的花被片分内、外二轮,每轮三枚,内轮中的一枚特化,形态及分类学中称:

A.下唇 B.蕊喙 C.唇瓣 D.合蕊柱

22.下列哪一组动物具有后肾

A.鳐鱼,鲤鱼,中国大鲵 B.鲸鱼,鲨鱼,狗

C.麻雀、杨子鳄、家兔 D.鲨鱼,麻雀,鸭嘴兽

23.下列关于鸟类分类中的对趾足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对趾足是鸟的第一、第二趾向前,第三、第四趾向后

B.对趾足是鸟的第二、第三趾向前,第一、第四趾向后

C.对趾足是鸟的第三、第四趾向前,第一、第二趾向后

D.对趾足是鸟的第一、第四趾向前,第二、第三趾向后

24.腔肠动物的神经网是动物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有些腔肠动物仅仅在外胚层有

1个神经网,有的种类有2个神经网,有的种类有3个神经网。水螅神经网的情况是:

A.在外胚层和中胶层各有1个神经网 B.在内外胚层各有1个神经网

C.在外胚层有1个神经网 D.在内、外胚层和中胶层各有1个神经网

25.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类,其生活方式有游泳、爬行、固着、飞行等。下列

节肢动物中,生活方式与上述一一对应的是:

A.水蚤、寄居蟹、卤虫、蜜蜂 B.沼虾、龙虾、卤虫、天牛

C.水蚤、鲎、藤壶、普通卷甲虫 D.磷虾、螯虾、藤壶、蜻蜒

26.下列关于四足类锁骨的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

A.锁骨是前肢骨的一部分,把肩胛骨连到胸骨上

B.锁骨是肩带的一部分, 与胸椎直接关节

C.锁骨是前肢骨的一部分,把前肢骨连到肩胛骨上

D.锁骨是肩带的一部分,不与脊柱直接相关节

27.下列有5种动物,即:a.金枪鱼;b.鲟鱼;c.澳洲肺鱼:d.银鲛;e.弓鳍鱼。

按上述名称顺序,它们所属的正确类群依次是:

A.全骨鱼类:肉鳍鱼类:软骨硬鳞鱼类;软骨鱼类:真骨鱼类

B.软骨硬鳞鱼类:软骨鱼类;全骨鱼类;肉鳍鱼类;真骨鱼类

C.真骨鱼类:软骨硬鳞鱼类;肉鳍鱼类:软骨鱼类;全骨鱼类

D.软骨鱼类:真骨鱼类;肉鳍鱼类;软骨硬鳞鱼类;全骨鱼类

28.下列哪一组器官均为中胚层衍生物

A.脑下垂体前叶,脊髓,小肠,肺 B.脊索,腹直肌,红血细胞,睾丸

C.耳咽管,甲状腺,消化道内壁黏膜,胰脏

D.胆囊,直肠末端,肝脏,消化道表面浆膜

29.下列哪一组腺体或腺细胞没有导管

A.哈氏腺,前列腺,眶下腺,胸腺, B.颌下腺,甲状旁腺,尿道球腺

C.泪腺,甲状腺,鱼类精巢,鱼类卵巢

D.哺乳类卵巢,睾丸间质细胞,胰岛,甲状腺

30.下列哪一组结构和机能是鸟类所特有的

A.嗉囊、上纹状体和叉骨 B.羽毛、恒温和端生齿

C.气囊、双重呼吸和枢椎 D.异凹型椎体、肌胃和产羊膜卵

高中生物奥赛训练试题及答案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奥赛训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赣州三中高中生物奥赛训练试卷

竞赛训练题(1)植物形态解剖

1.鉴定植物细胞中的后含物,通常( )

A.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B.用苏丹Ⅲ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C.用碘液鉴定蛋白质和淀粉 D.用苏丹Ⅲ鉴定脂肪和淀粉

2.水生被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是( )

A.表皮形成根毛 B.机械组织发达 C.通气组织发达 D.木质部发达

3.筛管分子最明显的特征是( )

A.侧壁具筛域 B.为具核的生活细胞

C.端壁具筛板 D.为有筛域、筛板而无核的生活细胞

4.漆树中的漆是从茎韧皮部的哪种结构中产生的( )

A.溶生型分泌道 B.裂生型分泌道 C.溶生型分泌腔 D.裂生型分泌腔

5.下列在植物学上能称为种子的是( )

A.玉米籽粒 B 高粱籽粒 C.向日葵籽粒 D.花生仁

6.下列哪种植物的种子属于有胚乳种子( )

A.大豆 B.蚕豆 C.花生 D.蓖麻

7.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吃的是( )

A.根 B.芽 C.下胚轴 D.上胚轴

8.小麦种子萌发时,对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和转运的结构是( )

A.糊粉层 B.盾片 C.上皮细胞 D.外胚叶

9.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10.中柱鞘细胞可产生( )

A.部分维管形成层和木柱形成层 B.不定芽和不定根 C.侧根 D.A、B和C

11.根初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排列是( )

A.内外排列 B.散生 C.相间排列 D.相对排列

12.禾本科植物根的内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常五面增厚只有哪项是薄的( )

A.横壁 B.径向壁 C.内切向壁 D.外切向壁

13.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新壁与该细胞所在部位的半径相平行,此细胞分裂也称( )

A.平周分裂 B.切向分裂 C.径向分裂 D.横向分裂

14.形成展通过径向分裂产生( )

A.次生木质部 B.次生韧皮部 C.次生维管组织 D.使周径扩大形成

15.根部形成层产生过程中,首先开始于( )

A.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 B.初生木质部脊处的中柱鞘细胞

C.初生韧皮部外方的薄壁细胞 D.原生木质部细胞

16.根瘤呈红色,因为根瘤细胞含有( )

A.铁蛋白 B.钼一铁蛋白 C.豆血红蛋白 D.花色素

17.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特点主要是( )

A.具周皮 B.具觊氏点 C.具通道细胞 D.维管束排成不连续的一轮

18.南瓜的维管束为( )

A.外韧维管束 B.双韧维管束 C.周韧维管束 D.周木维管束

19.水稻茎的维管束属于( )

A.外韧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 B.周木维管束

C.外韧维管束和有限维管束 D.双韧维管束和无限维管束

20.有限外韧维管束是贯串在( )

A.蕨类植物茎 B.双子叶植物茎 C.裸子植物茎 D.单子叶植物茎

21.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

A.厚角组织 B.厚壁组织 C.输导组织

22.茎的维管束发育方式有( )

A.初生韧皮部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

B.初生韧皮部为内始式,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

C.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均为外始式 D.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均为内始式

23.茎中次生射线是指( )

A.木射线 B.韧皮射线 C.髓射线 D.维管射线

24.在木材的哪个面上可以看到射线的长度和高度( )

A.横切面 B.径向切 C.切向切 D.任意切

25.有些树种的木材,在一个生长轮(年轮)内,早材的导管管腔比晚材的导管管腔大得多,导管比较整齐地沿生长轮环状排列,这种木材为( )

A.环孔材 B.散孔材 C.半环孔材 D.半散孔材

26.茎的维管形成层可以细分为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从它们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来源性质上看,二者( )

A.均为侧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

B.均为侧生分生组织,但束中形成层属次生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属于初生分生组织

C.并非侧生分生组织,而是次生分生组织

D.均为侧生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具有初生分生组织的性质,柬间形成层却是典型的次生分生组织

27.橡胶树的乳汁管和漆树的漆汁道都分布于( )

A.皮层 B.次生韧皮部 C.初生韧皮部 D.次生木质部

28.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维管束鞘为( )

A.薄壁组织 B.厚壁组织 C.厚角组织 D.基本组织

29.禾本科植物茎维管束中的气隙(气腔)是遭破坏了的( )

A.原生韧皮部 B.后生韧皮部 C.原生木质部 D.后生木质部

30.玉米、高粱等茎增粗的原因除初生组织细胞长大外,还由于下列哪项活动的结果( )

A.形成层 B.木柱形成层 C.初生加厚分生组织 D.束间形成层

31.在根茎过渡区,后生木质部的位置(相对于原生木质部)是( )

A.由内方移向外方 B.由中央移向侧面 C.由外方移向内方 D.不变

32.禾本科植物叶片和叶鞘相接处的腹面有一膜质向上突起的片状结构,称( )

A.叶舌 B.叶耳 C.叶枕 D.叶环

33.禾本科植物的气孔器组成是( )

A.哑铃状保卫细胞 B.肾形保卫细胞

C.近菱形的副卫细胞和哑铃状保卫细胞 D.近菱形的副卫细胞和肾形保卫细胞

34.水稻叶上、下表皮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气孔数量多少 B.表皮细胞形状 C.有无硅质细胞 D.有无泡状细胞

35.早生植物叶利于减少蒸腾的特征有( )

A.叶小 B.多茸毛 C.角质层发达和气孔下陷 D.A、B和C

36.叶片较大而薄,表皮的角质层薄,气孔较少,是哪类植物叶的特点( )

A.旱生植物 B.沉水植物 C.阴地植物 D.阳地植物

37.从叶的解剖结构上看,夹竹桃属于( )

A.早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地植物 D.阴地植物

38.在箩卜、甜菜的肉质直根、甘薯的块根次生木质部中,有所谓三生结构的存在,这种结构是由下列哪项结构的衍生细胞形成的( )

A.居间分生组织 B.额外形成层 C.维管形成层 D.木柱形成层

39.主要食用部分为次生木质部的是下列变态根中的哪一种( )

A.胡萝卜 B.萝卜 C.甜菜 D.甘薯

40.以下所列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

A.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荸荠、芋头

C.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41.珙桐开花时,两片白色花被状结构是( )

A.花瓣 B.花萼 C.苞片 D.总苞

42.下列哪一组属同源器官( )

A.马铃薯和红薯 B.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C.月季和仙人掌上的刺 D.莲藕和荸荠

43.以下所列结构,哪一些全是叶的变态( )

A.南瓜、葡萄、豌豆、菝葜等的卷须 B.豌豆卷须、洋葱鳞叶、刺槐的刺、苞片

C.芽鳞、鳞叶、花柄、花托 D.葱头、大蒜瓣、皮刺

44.下列植物的花托各成什么形状木兰( ) 草莓( ) 桃( )

A.圆柱状 B.中央凹陷呈碗状 C.覆碗状 D.盘状

45.下列结构中不属于花托的是( )

A.雌蕊柄 B.花盘 C.子房柄 D.花柄

46.中轴胎座类型的子房一定是( )

A.单心皮 B.离生心皮 C.多心皮多室 D.多心皮一室

47.垂柳的雄花是( )

A.无被花 B.单性花 C.不完全花 D.A、B和C

48.南瓜的胎座属( )

A.中轴胎座 B.侧膜胎座 C.边缘胎座 D.特立中央胎座

49.禾木科植物小穗中的浆片相当于( )

A.花被 B.小苞片 C.苞片 D.总苞

50.花公式中子房上位、二心皮、一室的表示形式为( )

A.G(2+l) B.G2:1 C.G(2:l) D.G(2:l)

生物竞赛历届试题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过程中,发生了机械刺激(或其它刺激)转变为电信号、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和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等变化,上述这些转变依次发生在:

A.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B.刺激部位、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C.刺激部位、突触小体、突触后膜 D.刺激部位、突触间隙、突触后

2. 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

3.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表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精子:R:r=1:1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4. 一种植物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一株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涉及

①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激素调控 ②细胞分裂、脱分化、再分化、组织器官形成

③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 ④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④ D.①③

5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2,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A.5/8 B.5/9 C.13/16 D.13/18

6.某种鼠中,毛的黄色基因 Y 对灰色基因 y 为显性,短尾基因 T 对长尾基因 t 为显性,且基因 Y 或 T 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它们所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9∶3∶3∶1       B.4∶2∶2∶1       C.3∶3∶1∶1       D.1∶1∶1∶1

7.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B.⑤与⑥细胞内的基因容易发生突变

C.⑤⑥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D.细胞衰老与死亡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8.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

9.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叶肉细胞中水在光照下分解 B、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C、tRN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

10. 肺炎双球菌具有荚膜的S型菌株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菌株。艾弗里将S型菌株加热杀死后,分别提取其中的蛋白质、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再分别与活R型菌株混合后倒平板。上述实验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

B.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都不具有荚膜

C.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与DNA混合的那一组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的比例大

D.除了与DNA混合那一组外,其余各组都没有出现具有荚膜的菌株

11.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 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赤霉素促进茎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C.图中赤霉素对①过程是促进,而对②过程是抑制

D.赤霉素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表现为协同作用,因此他们的化学成分应该是相同的

13. 某肠痉挛截瘫患者在炎热环境中服用阿托品后,出现发热副作用,将其转移至凉爽环境后,未做出其他处理,体温自行恢复正常,该患者最可能发热的原因是:

A.散热中枢功能障碍 B.产热中枢功能障碍

C.发汗功能障碍 D.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1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15. 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16.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17. 如图的纵坐标表示甲乙个体的对数的比,虚线表示甲乙个体的对数的比相等,则

A.甲种群与乙种群为捕食关系, 甲种群依赖于乙种群

B.甲种群与乙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乙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乙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甲种群的制约

18.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 )

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接种卡介苗

B.种牛痘预防天花与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注射百日咳针后不再患百日咳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与服用小儿麻痹预防糖丸

19.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 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④.

20.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

A.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B.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C.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D.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21.下列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参数中,最重要的是( )

A.出生率和食物供应        B.死亡率和迁移

C.死亡率和种群占据的地域面积  D.出生率和死亡率

22.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23.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A B C D

24.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 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

A.垂直分布 B.水平分布 C.结构的分区 D.结构的组成

25.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26.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时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生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 食量小,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27.激素、二氧化碳、组织胺都可对动物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其调节过程中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 都是化学物质 B. 都是细胞产生的

C. 都通过体液的传送 D. 都能促进机体的生理活动

28.右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9.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或物质是

①骨髓 ②扁桃体 ③淋巴细胞 ④抗体 ⑤红细胞 ⑥吞噬细胞 ⑦抗原决定簇

A.①③④⑤⑥ B.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30.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物质的刺激时发生的反应

B.是机体首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

C.凡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对过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D.过敏反应能够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

31.如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32.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

D.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

3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饮水量

B.T细胞浓度--HIV浓度

C.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34.人们常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小麦田双子叶植物除草剂,其原理是( )

A.尖端优势 B.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C.生长素对小麦无害 D.生长素对双子叶植物有害

35.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①调节快 ②调节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3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细胞

3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3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

A.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B.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C.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D.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39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40.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 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

C.定制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

二、非选择题

41.(9分)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右

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大小的控制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 来实现的。在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会 。

(2)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特点是 。

(3)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 。

42.(8分)右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_的环境中,称为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生物具有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说明该种群处在__的环境中,称为曲线增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43.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 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_——_——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__。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_兴奋,导致_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__。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长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_分泌减少 分泌增加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_区域被损伤,引起了__缺乏。

44.(10分)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某一研究小组欲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消毒液等。

①实验原理:__。

②填写简单实验程序:

并编号→浸种、 →分装设置→恒温、催芽→观察记录

③下表是实验记录: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第14天 第16天

A:实验组 10% 50% 80% 97% 97% 97% 97%

B:对照组 0 10% 50% 70% 80% 90% 97%

请根据表中实验所得数据和已学习的知识分析说明A、B两组数据不同的各自原因:A组种子:__ _ 。

B组种子: 。

高二生物竞赛答案

1CBDAD 6BCBCC,11DCCCC,16BCCCA,21DBDAD,26DCBCA,31CCCBD,36ABCAD

41:

(1)离子通道(载体蛋白) 增加

(2)外正内负

(3)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增加较慢,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4)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

42(1)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J” 、 过度繁殖能力

(2)食物和空间有限 、“S” 、生存斗争中不适者被淘汰的个体

43:(1)单 神经递质(或乙酰胆碱) 与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

(3)胰岛素 和胰高血糖素

(4)下丘脑或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ADH)

44. (10分)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44. (10分)①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② 分组 消毒

③A组种子:在赤霉素溶液作用下,辣椒种子提前开始萌发,并提前完成萌发

B组种子:自身产生赤霉素,开始萌发较晚,结束萌发时间显著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