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曼华考试网一起认识生物化学试题,希望本文能解答你当下的一些困惑。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学习已经结束,做一份试卷检测下学习效果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能够控制生物性状
C.含有核酸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D.可用甲基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DNA的分布
2.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核中能发生E~G的过程 ②细胞质中能发生G~B的过程 ③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及空间结构不同 ④E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是因为B的排列顺序不同 ⑤E是人类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200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发现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2009年首先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细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结构上,DNA多为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4.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
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改变细胞膜的化学组成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⑦ D.②⑤⑥
5.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6.下列关于化合物的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
A.可以用右图来形象地表示动、植物细胞内糖类之间的关系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棉和麻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纤维素
D.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中都有葡萄糖,脂质具有调节生理代谢的功能
7.赵忠祥老师在《动物世界》中曾讲到,生活在极地地区的棕熊具有冬眠的习性。每年进入秋季后,它的食量就会迅速增加,体重也随之迅速增加。等到冬季来临时,它的体重能增至原来的两倍多。在漫长的冬眠过程中,棕熊一直是不吃不喝。几个月醒来,它会变得十分“清秀”。冬眠前,棕熊体重增加时,增多的成分主要是()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原
8.分析下表某种大肠杆菌细胞的分子组成,能够做出的推论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质 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C.1种DNA转录出1种RNA
D.1种DNA分子可控制多种蛋白质的合成
9.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营养物质 体外燃烧释放能量(kJ/g) 体内氧化释放能量(kJ/g) 耗氧量(dL/g)
糖 17 17 0.83
蛋白质 23.5 18 0.95
脂肪 39.8 39.8 2.03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10.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DNA蛋白复合体;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是一种由蛋白质和RNA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由此可知,属于核糖体、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点的是 ()
A.都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都具有C、H、O、N、P等化学元素
C.都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无关 D.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11.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如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
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2.下列哪一组结构或物质的元素组成很可能是不相同的 ()
A.细菌体内的基因与细胞膜 B.蓝藻细胞内的核糖体与细菌的细胞壁
C.骨骼肌细胞内的线粒体与染色体 D.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动物细胞中的糖原
13.现有一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验,产生紫色反应;经斐林试剂检测,无明显砖红色,经处理后用苏丹Ⅲ测试,有橘红色反应。该样品可能是 ()
A.无糖全脱脂奶粉B.纯天然牛奶
C.加高果糖浆的果汁 D.普通豆奶粉
14.嫩肉粉的主要作用是利用蛋白酶对肉中蛋白质进行部分水解,使肉类制品口感达到嫩而不韧、味美鲜香的效果。据《食品添加剂手册》介绍,肉类嫩化剂配方为2%木瓜
蛋白酶、15%葡萄糖、2%味精及食盐等。某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要对市场上售卖的一种嫩肉粉设计实验进行检测,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蛋白酶,你认为应该选择的材料和试剂是 ()
A.淀粉溶液、苏丹Ⅲ染液 B.蛋清溶液、斐林试剂
C.蛋清溶液、双缩脲试剂 D.清水、双缩脲试剂
15.农科院研究员在指导农民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农民 种植 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 措施 相同,试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戊
施肥情况 尿素 磷酸二氢钾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 55.56 65.26 56.88 55.44 55.11
A.K B.N C.P D.S
16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17.2009年5月,加拿大食品检疫局 报告 了2009年首例疯牛病症例。报告认为,这起病例是由于使用受污染饲料所致。疯牛病病毒(朊病毒)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只含畸形蛋白质,没有(不利用)DNA或RNA进行复制,而是利用正常细胞中与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质进行复制。下列 方法 中可以用来检测饲料中是否含有朊病毒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牛饲料中的提取液
B.用DNA探针检测牛饲料的提取液
C.提取牛饲料中的蛋白质,然后进行氨基酸测序,看是否与朊病毒的氨基酸序列相
同
D.方法均不可取
18.科学工作者研究了钙和硼对某种植物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双选) ()
A.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适宜浓度的硼有利于花粉的萌发
B.钙或硼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同样的影响
C.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生长速率
D.硼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管的生长
19水和无机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它们的生理功能的说明不确切的是(双选) ()
A.人体以排汗的形式蒸发水分,可以散发较多的热量,不利于维持体温
B.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C.许多物质可在水中溶解或以离子形式存在,促进了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D.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20.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下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双选) ()
A.冬季来临,自由水明显减少是呼吸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B.结合水与自由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C.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根系的吸水量减少,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1、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
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了8个
B.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
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22、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蛋 白质分子的单体,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的结构是
C.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H、O、N四种元素
D.组成人体的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
23.一个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试问造成上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的( )
A.DNA的结构不同 B.信使RNA不同
C.转移RNA不同 D.核糖体结构不同
24.人体的肝细胞既能合成蛋白质也能合成肝糖元。合成蛋白质不同于合成肝糖元的特殊条件是需要( )
A.ATPB.基本组成单位C.模板 D.酶
25.下图中的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名称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三、非选择题部分
26.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如下:
(1)图中X、Y分别代表何种元素X,Y。
(2)大分子A、C1、C2的共同代谢产物是 ,
A特有的代谢终产物是 。
(3)A 的过程中,有下列数量关系:失去水的分子数= 分子数- 数目。
(4)A可分为A1,…,A5,…,其原因从a分析是因为:
① ;
② ;
③;
从A分析是因为。
从C1分析是因为。
(5)A1是,它的功能特性是具有;A2是 ;
A3是 ,存在于 中,含有的特殊元素
是 ;A4是,存在于中。
27.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万~7万人死于狂犬病,注射疫苗仍是预防狂犬病的主要措施。由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疫苗研究中心研制的一种新型狂犬病疫苗有可能改变传统狂犬病疫苗须注射五针甚至六针的局面,只注射一针即可免除患病风险。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引起,人类也会因狂犬咬伤而感染,其他感染此病的恒温动物如猫、狼、狐等也可传播。就目前而言,注射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途径。
要研制狂犬病疫苗,必须知道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组成,请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
(1)实验原理:RNA溶液遇吡罗红染液显红色。
还需要补充的两个实验原理:
①;
②。
(2)实验步骤:
①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狂犬病病毒的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甲基绿染液;
③向B试管中滴加适量的吡罗红染液;
④向C试管中。
(3)设计一个表格并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_
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参考答案
1-------5BBCBC 6-----10BCDAB 11----15DBBDA 16----20DD(BC)(AD)(AB)
21---25ABBCD
26、(1)NN、P(2)CO2和H2O 尿素 (3) 氨基酸肽链
(4)①种类不同②数量不同③排列顺序不同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DNA分子的多样性
(5)酶高效性和专一性抗体血红蛋白红细胞Fe载体膜结构
27(1)①蛋白质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显紫色②DNA溶液遇甲基绿染液呈绿色(2)④滴加适量的双缩脲试剂,振荡
(3)
双缩脲试剂 甲基绿染液 吡罗红染液
现象 紫色 不变色 红色
成分 存在蛋白质 不存在DNA 存在RNA
生物化学试题:核酶发现的生物学意义?
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其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核酶的作用底物可以是不同的分子,有些作用底物就是同一RNA分子中的某些部位.核酶的功能很多,有的能够切割RNA,有的能够切割DNA,有些还具有RNA 连接酶、磷酸酶等活性.与蛋白质酶相比,核酶的催化效率较低,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催化酶.
核酶的具体作用主要有:
1.核苷酸转移作用.
2.水解反应,即磷酸二酯酶作用.
3.磷酸转移反应,类似磷酸转移酶作用.
4.脱磷酸作用,即酸性磷酸酶作用.
5.RNA内切反应,即RNA限制性内切酶作用,被广泛用于DNA分子克隆和序列测定.
如今人们还人工合成了一些DNA也具有催化活性.所以现在的核酶应该包括催化性DNA和催化性RNA两大类核酶.目前,催化性DNA只是人工合成的,并没有发现有天然存在的.
生物化学 试题求解答
第一题
1.DNA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解旋。然后,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样,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第二题
2.1�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含Z、Y及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乙酰基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序列P及一个调节基因Ⅰ。Ⅰ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与O序列结合,使操纵子受阻遏而处于转录失活状态。在启动序列P上游还有一个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由P序列、O序列和CAP结合位点共同构成LAC操纵子的调控区,三个酶的编码基因即由同一调控区调节,实现基因产物的协调表达。
2.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
在没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此时,Ⅰ基因列在P启动序列操纵下表达的乳糖阻遏蛋白与O序列结合,故阻断转录启动。阻遏蛋白的阻遏作用并非绝对,偶有阻遏蛋白与O序列解聚。因此,每个细胞中可能会有寥寥数分子β半乳糖苷酶、透酶生成。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操纵子即可被诱导。真正的诱导剂并非乳糖本身。乳糖经透酶催化、转运进入细胞,再经原先存在于细胞中的少数β -半乳糖苷酶催化,转变为别乳糖。后者作为一种诱导剂分子结合阻遏蛋白,使蛋白构型变化,导致阻遏蛋白与O序列解离、发生转录,使β-半乳糖苷酶分子增加 1000倍。
2.3�CAP的正性调节
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 CAP是同二聚体,在其分子内有DNA结合区及cAMP结合位点。当没有葡萄糖及cAMP浓度较高时,cAMP与CAP结合,这时CAP结合在乳糖启动序列附近的CAP位点,可刺激RNA转录活性,使之提高50倍;当葡萄糖存在时,cAMP浓度降低,cAMP与CAP结合受阻,因此乳糖操纵子表达下降。
由此可见,对乳糖操纵子来说 CAP是正性调节因素,乳糖阻遏蛋白是负性调节因素。两种调节机制根据存在的碳源性质及水平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的表达。
第四题
合成过程复杂,有近30步酶促反应,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乙酰基(C2)→异戊二烯(C5)→鲨烯(C30)→胆固醇(C27)
1.乙酰CoA合成异戊烯焦磷酸(IPP)
2分子乙酰CoA经硫解酶催化缩合成乙酰乙酰CoA,由HMG- CoA合成酶催化结合1分子乙酰CoA,生成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 CoA), HMG- CoA还原酶(限速酶)催化其生成甲羟戊酸(MVA),消耗2分子NADPH。甲羟戊酸经磷酸化、脱羧三步酶促反应生成活泼的异戊烯焦磷酸(IPP)。
2.鲨烯的合成
一种异构酶催化异戊烯焦磷酸转换成二甲烯丙基焦磷酸(DPP)。然后它按照头对尾方式与另一分子异戊烯焦磷酸缩合成10C牛龙 牛儿焦磷酸。再按头对尾方式与另一分子异戊烯焦磷酸缩合成15C焦磷酸法尼酯(FPP),2分子FPP由鲨烯合成酶催化,仍然按头对尾方式缩合成30C的鲨烯。
3.鲨烯转换为胆固醇
鲨烯转换为胆固醇的过程很复杂,一个中间产物是羊毛固醇,涉及加氧、环化,形成由四个环组成的胆固醇核的反应。而由羊毛固醇到胆固醇还要经过甲基的转移、氧化、脱羧等约20步反应。